【文献解读】EBF1对于维持祖B细胞局部染色质可及性至关重要

2022年发表于PNAS》(IF =11.1

一、研究背景
“先锋”转录因子(TFs)在构建细胞类型特异性基因表达谱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结合封闭的染色质,使其他DNA结合蛋白得以结合。细胞类型特异性先驱TF早期B细胞因子1 (EBF1)在B谱系构建中起关键决定作用。B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的激活也需要BRG1的功能,它通过与EBF1的c端结构域相互作用被招募到EBF1结合位点。为研究EBF1的功能局部染色质的可及性的关系,采用降解TAG (dTAG)系统诱导降解EBF1,EBF1降解导致EBF1全基因组结合和EBF1靶向BRG1结合缺失。染色质可及性在EBF1结合位点迅速降低染色质可及性降低与基因表达改变相关因此,祖B细胞的转录和表观遗传状态的稳定维持需要EBF1的持续活性。

二、研究结果
1、dTAG诱导的EBF1降解
为了dTAG诱导的EBF1蛋白快速降解,将FKBP12
F36V降解标签融合到EBF1的氨基(N)或羧基(C)端,并构建载体(图1A)。生成祖B细胞,其中内源性EBF1蛋白已被FKBP12F36V标记的EBF1蛋白取代,称为EBF1- FKBP (N)和EBF1- FKBP (C);并删除内源性Ebf1等位基因。在添加dTAG13后2小时、4小时和24小时,通过免疫印迹分析评估蛋白水平,发现N端和C端标记的EBF1蛋白水平在2小时后已经显著降低(图1C)。ChIP-seq结果显示,在6 h时的EBF1在CTD非依赖性和CTD依赖性位点的结合减少(图1D)。图1E和1F分析显示,绝大多数EBF1结合位点的EBF1占用率显著降低。对于不依赖于CTD的基因(Igll1Cd19)和依赖于CTD的基因(Asb2Cd72),证实了EBF1的结合减少(图1G)。综上所述,dTAG诱导的EBF1降解,使得EBF1在CTD依赖位点和CTD不依赖位点上染色质结合减少。

图1 dTAG13诱导EBF1的降解

2、EBF1的缺失导致BRG1结合减少和染色质可及性降低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EBF1能够招募BRG1,从而促进naïve祖染色质的局部开放。为了研究诱导EBF1降解对EBF1结合位点BRG1结合的影响,对表达EBF1-FKBP(N)的祖B细胞进行了ChIP检测。在6h检测到CTD依赖位点和CTD不依赖位点的BRG1结合减少,在24h没有进一步的变化(图2A)。6h后DNase I超敏反应减少(图2B)。对未经处理和dTAG13处理的表达EBF1-FKBP(N)的细胞进行了BRG1 ChIP-seq和ATAC-seq。与未处理的情况相比,dTAG13处理6 h时BRG1的峰值减少,即CTD依赖性位点的BRG1结合减少比CTD非依赖性位点更为明显,绝大多数缺乏EBF1占用区域在没有发生变化(图2C、2D、2E、2F)。在单个基因上,还观察到EBF1降解对BRG1募集和局部染色质可达性的不同影响(Car2,Cd19)(图2G和2H)。

图2 EBF1的缺失导致BRG1结合减少和染色质可及性降低

CTD非依赖性位点可及性的变化可能与结合在CTD非依赖性EBF1结合位点附近的TF的代偿功能有关(19)。因此,查询了祖B细胞公开可用的TF结合数据,并检测到PU.1、Ikaros和FOXO1在CTD非依赖性位点的优先结合,而E2A和PAX5在CTD依赖性位点和CTD非依赖性位点的结合相似(图3A)。作为ATAC峰对EBF1缺失差异敏感性的一个例子,Ccr7基因中有一个与EBF1相关的ATAC峰同时被PU.1和PAX5结合的位点被保留,而相邻的没有PU.1和PAX5占用的ATAC峰明显减少(图3B)。尽管ATAC峰的减少程度与EBF1基序的数量相关,但CTD依赖位点的ATAC峰相对于CTD非依赖位点的优先减少与EBF1基序的数量无关(图3C)。因此,邻近TF在不依赖CTD位点的结合,可能会减少EBF1降解时造成的染色质可及性的降低。

图3 EBF1与其他TF共同占用不依赖CTD的位点

3、EBF1缺失后靶基因表达的快速变化
dTAG诱导的TF的快速降解可用于鉴定直接靶基因。为了鉴定EBF1的直接靶基因,使用链特异性并且去除核糖体RNA的总RNA-seq。图4A显示了相关调控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表达变化。最后,利用ATACseq和EBF1 ChIP-seq数据对RNA-seq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EBF1的直接靶点,并更好地了解这些基因对EBF1降解的差异调控。在EBF1降解后,299个基因ATAC峰降低;在该基因集中,158个基因下调(被EBF1激活),141个基因上调(被EBF1抑制)(图4B)。此外,在未经处理的祖B细胞中,80%至90%的这些基因与EBF1结合,鉴定出这些基因是EBF1的直接靶点。
观察到EBF1结合位点的染色质可及性降低,以及EBF1降解后相关基因(例如Vsir和Ccr7基因)的RNA表达增加,主要因为染色质可及性降低发生在启动子远端位点,而TSS附近的ATAC峰普遍增加,与RNA表达增强一致。为了探究EBF1介导的靶基因激活与EBF1抑制之间的差异,比较了EBF1缺失时下调或上调的基因启动子上的TF结合基序。ATAC峰降低的上调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显示MEF2C、DLX和STAT1:STAT2的结合基序显著富集,而下调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未观察到特异性TF结合基序的显著富集(图4E)。
GO分析显示,EBF1消除后ATAC峰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粘附、淋巴细胞增殖和小GTPase信号相关的基因富集(图4F)。有趣的是,ATAC峰降低的上调基因富集于T细胞和NK细胞分化(图4G)。使用GSEA比较了dTAG13处理后EBF1占据基因的数据与先前发表的EBF1靶基因集,发现在EBF1降解6小时下调的基因与EBF1诱导24小时上调的基因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图4h)。
综上所述,dTAG13诱导EBF1降解后的局部染色质关闭导致EBF1靶基因的快速下调和上调。

图4 EBF1的缺失导致EBF1靶基因表达的快速失调


三、研究结论
祖B细胞EBF1- FKBPf36v中添加dTAG13二聚体可快速降解EBF1导致EBF1结合和EBF1靶向BRG1结合减少。EBF1结合位点染色质可及性迅速降低,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可知,EBF1对于维持祖B细胞表观遗传状态的稳定和基因的转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EBF1 is continuously required for stabilizing loca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pro-B cells.[J]PNAS, 2022.